淮海风云:师级内鬼情报倒戈,黄维兵团因何一败涂地?_廖运_部队_保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如果一场大决战里,竟潜伏着一个能左右全局的师级“内鬼”,甚至关键时刻把情报直接送给对手,那仗还真打得赢吗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小僮先带您回顾一段发生在淮海战役中的真实故事。原国民党第85军第110师第330团团长刘协侯曾回忆起他与师长廖运周一同策划起义的往事。

他提到,110师师长廖运周,其实是一位中共老党员。他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,甚至在110师的前身——冯玉祥将军组建的第二师时期,廖运周就已是该师的参谋,并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。后来由于部队频繁变动,他与上级党组织一度失去了联系。

直到1946年5月,廖运周才与中共中原局晋冀鲁豫军区领导机关重新取得联系。上级党组织随即派李俊成、徐仁等同志来到110师,在部队里恢复了党的组织活动。

刘协侯提到,在这之前,他曾因军长吴绍周听信谗言,被免去了担任五年之久的330团团长职务,并被调任军部办公室主任。他坚决不接受这个任命,多亏了廖运周的大力保举,他才得以担任110师的参谋长。

展开剩余85%

可见,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——第85军内部,竟然一直存在着一个师级层面的地下党组织。他们凭借着廖运周的掩护,持续不断地开展活动,扩大对部队官兵的影响和掌控。

1948年7月,在一次110师的地下党支部会议上,廖运周传达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首长的指示:“要做好一切准备,迎接战斗。”

从这段回忆中不难看出,早在淮海战役爆发前整整4个月,110师的地下党支部就已经明确了要适时起义,以便在关键时刻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大打击。这与当时一些论调中,所谓西北军因被中央军排挤、不被信任而“充当炮灰”的说法,没有任何关系。换言之,即便冯治安的部队被安排在徐州城内,起义也只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。

会后,110师地下党支部积极地开展工作。为了更好地掌握部队,他们决定派刘协侯去担任329团团长。而330团的营连长大多是刘协侯的老部下,再加上副团长金汉章思想上比较靠近地下党,作战勇敢,听从指挥,因此被提升为330团团长。唯独328团,地下党的工作一直难以展开。

其团长姜继鑫是军长吴绍周的亲信,营连长也大都忠实于吴绍周。在开赴淮海战场时,吴绍周更是将328团抓在军部身边担任警卫任务,使其无法靠近110师主力。

在起义前夕,廖运周召集了几名骨干地下党员开会。廖运周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:对于黄维兵团四个主力师的突围计划,他已经提前一天24小时就将情报送给了对面的中原野战军。

然而,此时距离情报送出已经一昼夜,送信的人还没有回来。为了确保情报万无一失地送到,廖运周决定再派杨振海同志去面见中原野战军前线最高指挥员,将黄维兵团计划于29日上午以4个主力师突围的详细情报,以及110师计划起义的方案一并递送过去。

在双堆集黄维兵团的突围中,廖运周的作用同样明显。

黄维原想突然改变方向,从东北向东南突围,中野阻击阵地刚筑好,如果能保密,或许真能突破。

可因为廖运周把情报提前送到,中野提前调整部署,最终让黄维兵团陷入重围。

这不是偶然,而是战争中情报战的直接胜利。

说到这里,小僮想起一个对比。

有些人批评国军将领无能,说黄百韬、黄维打不过粟裕、刘伯承,只怪自己指挥差。

但公平地看,如果粟裕身边也有一个纵队级内鬼,关键时刻倒戈,情况真就一样吗?

孟良崮战役时,粟裕9个纵队5个打主攻、4个打阻援,几乎用尽全部兵力,没有预备队。如果其中一个纵队倒戈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战争中,最怕的不是敌强我弱,而是有内鬼泄密。

莱芜战役时的韩练成、济南战役中的吴化文、碾庄战役的何基沣张克侠、双堆集战役的廖运周,这些军师级内鬼,每一次都改变了战役结局。

相比之下,共军也有过情报失守的教训:1946年四平保卫战后,作战参谋王继芳投降,带走重要文件,让东北民主联军被迫一路北撤到松花江。

这说明,不论哪一方,情报保密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。

后来,杜聿明算是国军中少有的重视防谍的将领。

在淮海战役后期,他的作战计划只告诉蒋介石和顾祝同,不让第三人知道,想以此保密。

虽然最终未能改变大势,但至少有过警觉。

可惜像他这样的人,在国军里太少了。

再说黄维。

有人说他指挥外行,可真要细想,他打败仗真全是指挥不当吗?

12兵团元气未亏,士气也在,突围计划保密到位的话,中野刚刚修好的防线未必挡得住。

可惜,师级内鬼把计划送到对手手里,这样的内耗,不是谁都能承受。

小僮总结一句:军师级内鬼一旦倒戈,任何将领都难以扭转战局。

何张、廖运周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提前准备,等在关键时刻下手。

内鬼的出现,让原本再强的指挥艺术也无力回天。

有人说粟裕是战神,汤恩伯是蠢才。

可战争成败背后,不只是战术和胆识,更有情报保密、组织提纯、防谍等系统工程。

国军一直不重视防谍,吃了无数大亏,而共军在情报战线上反复总结,后来才能屡屡取胜。

最后,再回到标题的问题。

在有军师级内鬼的情况下,战神还能赢吗?

至少在国军里,没有一个人做到。

这并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体制和组织的问题。

而对解放军来说,也幸亏没有出现这样的内鬼,否则结局未必如今天所见。

战争成败,往往取决于人心和内部团结。

兵可百战不殆,最怕的是暗箭难防。

历史告诉我们:防谍,比任何战术都重要。

发布于:广东省